三伏炙透脊柱上的“三关”,寒瘀可除(原创:五味古法中医)

三伏天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,借助鑫愿足贴的双重阳气,推动气血循环,打通瘀阻的经络,调理各种慢性病。这时足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既然是要借助人体自身的阳气,那么督脉是总管人体一身阳气的。古代中医大家称督脉为“阳脉之海”。因为它汇聚了全身阳气,并把这些阳气输送到全身体表的肌肤腠理之处,温煦机体,抵御外邪的功能。 

督脉自身是最容易瘀阻的,因为督脉上有2大寒气的进气口:“大椎穴、命门穴”。因此,在三伏灸要调动使用身体阳气之前,最好打通督脉。

大自然有24节气,人体的颈椎,胸椎,腰椎共有24节,正好与大自然的24节气暗合。颈椎1,2,3节为大雪,小雪,立冬。腰椎的3,4,5节为大寒,小寒,冬至。根据24节气与椎体对应情况,以及颈椎1-3节,胸椎5-8节,腰椎3-5节在人体中的作用。中医把人体督脉上最容易瘀阻的地方分为:颈椎1-3节称作“风寒关”;胸椎5-8节称作“气血关”;腰椎3-5节称作“寒冷关”。

1

颈椎1-3节称作“风寒关”

风寒关一旦受到损伤,如寒冷的侵袭,可出现脑血栓,脑梗塞,可因激动造成阴阳失调发生脑溢血,过度疲劳和长期的寒冷刺激,可导致血管的激烈收缩及脑部疾病,中枢神经的指令不能正常下传,还可造成各系统功能失调而出现功能性疾病。

风寒关因其“冰天雪地”,当用手感探病时,会有麻木,发刺,阴寒之感。要想打通此关,应先解开肩中俞穴,打开神经通道,该穴可主全身气血,通七窍,这样才会冰雪融化,大地回春。

2

胸椎5-8节称作“气血关”

气血关主管全身气血,各系统功能失调可导致坐卧不安,心烦意乱,力不从心等,长期失调还可导致脾胃虚弱,食少纳差,气短,脏腑功能失调等症。

3

腰椎3-5节称作“寒冷关”

寒冷关一身正气,如营卫不当就会导致胃肠,泌尿生殖系统疾病,如胃肠炎,胃肠功能紊乱,月经不调,宫颈炎,附件炎,盆腔炎,肿瘤,腰膝冷痛,头晕眼花,健忘,失眠多梦等。

我们足贴,让气血在身体里奔涌,遇到瘀阻点,破关而过身体还会有什么问题呢?

三伏贴的时间有严格规定,即初伏、中伏、末伏。“三伏”是指三个农历节日,古医书载,伏日必是庚,庚属金,与肺相配,祖国医学认为,寒来暑往,时序变迁,对人体关系至大,《内经》提出,“春夏养阳”可以预防冬天疾病的发生,哮喘、过敏性鼻炎和体质虚弱易感冒者等都属于肺经范围的疾病。

2016年三伏灸时间

初        伏: 7月17日

中        伏: 7月27日

中伏加强: 8月06日

末        伏: 8月16日

末伏加强: 8月26日

如果有人配合,艾灸这3个部位很好取穴,也很好操作;用3个艾灸盒,1个放在颈椎处,1个放在胸椎心俞部位,1个放在腰椎。因为天气热,每个艾灸盒插一根艾条就可以。

同时在委中穴和涌泉穴各放一个随身灸或者单孔艾灸盒,这样可以将气血引导脚底涌泉处,也就叫“引血归源”。夏天手脚冰凉和脚心发热的人,最需要艾灸涌泉穴。

如果,你身体虚或者有妇科病,那么你最好艾灸整个督脉,也就是整个脊柱。

艾灸督脉三关或者整个督脉,只需要30分钟。

如果没人帮助,可以自己把手臂反过来,移动艾灸盒,熟能生巧。

督脉艾灸完后,整个人在翻过来,然后在肚脐部位放一个4孔艾灸盒,膝盖处或者足三里处绑一个单孔艾灸盒。这时就在灸任脉。

我们前面说过很多次,肚脐是人体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养生大穴,同时也是一个寒气的进气口。

如果身体有妇科问题的,可以再在下腹部放一个4孔艾灸盒,这样对调动任冲二脉气血,祛除寒湿效果非常好。

当然,每个艾灸盒最多插1-2根艾条,艾灸30分钟。

也就是,你只需要60分钟,可以艾灸整个任督二脉,搜索关注公众号学艾灸,让气血在身体里奔涌,遇到瘀阻点,破关而过,身体还会有什么问题呢?!

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:在艾灸督脉通三关时,可以不用艾灸其它穴位了,以这个为主。如果你又有时间,而身体还有其它的疼痛点,那么正好趁这个气血活跃的好机会,接着艾灸其它疼痛点吧。

很多艾友留言:艾灸时能不能开空调,或者吹电扇.....

答:决不能开空调!电扇也不能对着身体吹!连过堂风都不能对着身体吹!做完艾灸后,穿好衣裤,一定要把施灸部位遮盖住,休息一会儿,再开门窗、电扇。

打通三关的一般方法有:轻慢拍打(痛击病灶法),点穴按摩,魔掌疗法,意火。必须注意:拍打不宜过重

脊柱旁取穴窍门

在找脊椎部的穴道时,数凸骨就可发现穴道,不过,并不需总是都从最上面颈椎的凸骨开始数起。因此,可利用下列的方法,找出作为基准的棘突。

  头往前低下时,脖子后面所露出的一块骨,就是第七颈椎骨。而第七颈椎骨下面的一个背骨突出处,即是第一胸椎骨。

  若以线连结左右两边肩胛骨的下端,正好是第七胸椎骨和第八胸椎骨间的突起处。

  腰的左右边有极突出的“髂骨”(为髋骨最上部),而连接其左右侧上端之线,则为第四腰椎棘突之突起处,这也是系腰带的位置。

  脊椎上及旁边的人体穴位是非常丰富的,且布满了被广泛用于疾病治疗的穴道,对于任何想致力于人体穴位疗法的爱好者来说,掌握好“脊柱旁取穴窍门”都是大有裨益的。

  

相关穴位罗列如下

督脉上相关穴位:

  大椎穴、陶道穴、身柱穴、神道穴、灵台穴、至阳穴、筋缩穴、中枢穴、脊中穴、悬枢穴、命门穴、腰阳关穴、腰俞穴、长强穴,这些穴位依次分布在脊椎相应的棘突下。

  

足太阳膀胱经上相关穴位:

  肩中俞穴、大杼穴、风门穴、肺俞穴、厥阴俞穴、心俞穴、督俞穴、膈俞穴、肝俞穴、胆俞穴、脾俞穴、胃俞穴、三焦俞穴、肾俞穴、气海俞穴、大肠俞穴、关元俞穴、小肠俞穴、膀胱俞穴、中膂俞穴、白环俞穴、上髎穴、次髎穴、中髎穴、下髎穴、会阳穴,这些穴位依次分布在脊椎棘突下,左右旁开1.5寸处。

  再有:

肩外俞穴、附分穴、魄户穴、膏肓穴、神堂穴、譩譆穴、膈关穴、魂门穴、阳纲穴、意舍穴、胃仓穴、肓门穴、志室穴、胞肓穴、秩边穴,这些穴位依次分布在脊椎棘突下,左右旁开3寸处。

  

附:

  穴位:脊柱穴位

  位置: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。

  操作:用食、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,称推脊柱,约推100~300次。

  主治:脱肛,便秘,泄泻等。

(完)

相关医生 更多